Archives July 2025

人工智能重塑供应商谈判:企业如何迈向智能采购新时代

导语

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改变企业与供应商的谈判方式。随着供应链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以及天气、贸易战等外部扰动频繁发生,企业对速度、可扩展性和战略灵活性的需求日益迫切。AI已不再只是自动化低价值、重复性谈判的“省钱工具”,而是逐步成为采购决策的重要驱动力。

研究显示,到2027年,全球将有一半的企业使用AI工具来辅助供应商合同谈判。要跟上这一趋势,企业需要尽早布局并构建相关能力。


AI在供应商谈判中的核心价值

  1. 明确应用场景
    企业通常会从低风险、标准化的采购项目入手,如包装材料或原材料。AI可以快速比较供应商的报价,在价格、交付周期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寻找最佳方案。
    • 案例:沃尔玛最初在少数品类试用AI谈判工具,随后迅速扩展至更多品类,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供应链的敏捷性。
  2. 实时市场洞察
    AI可以实时跟踪供需变化、价格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为谈判提供即时市场依据。
    • 案例:Pactum的AI谈判系统在大规模自动化谈判中显著提高企业营运资金和供应链韧性。Henkel和马士基(Maersk)在价格波动频繁的品类中应用这一功能,及时调整采购和运价合同。
  3. 上下文智能整合
    将企业内部数据(预算、运营指标、供应商评分等)与外部信息(政策、汇率、地缘政治风险等)结合,AI能够动态调整谈判策略。
    • 案例:IDEXX实验室借助AI识别出可能受到俄罗斯制裁影响的70多家供应商,从而提前调整合同条款。
  4. 智能权衡多重目标
    新一代生成式AI能综合考虑成本、交付周期、财务风险与可持续性目标,帮助企业找到最优方案。
    • 案例:欧莱雅(L’Oréal)通过AI在关键原料采购中平衡价格和环保目标。

从辅助到全自主:三大阶段

  1. 辅助阶段(AI作为“副驾驶”)
    AI主要承担合同分析、风险预警和文本生成,但不直接面向外部谈判。
    • 案例:Luminance的Legal-GradeAI帮助某跨国公用事业公司识别合同风险并起草续约邮件,但最终仍需人工审核。
  2. 半自主阶段(AI可做部分决策)
    AI可在设定范围内修改价格或条款,但关键决策依然由人类把关。
    • 案例:NTT Data和马士基均采用这一模式,确保在提高谈判效率的同时满足行业合规性要求。沃达丰和德国电信也借助半自主AI系统在维护合同谈判中取得可观节省。
  3. 全自主阶段(AI独立闭环谈判)
    AI可独立完成大规模、低风险谈判,并基于实时库存、供应商历史和市场动态做出快速决策。
    • 案例:沃尔玛已使用AI全自动谈判低毛利、重复采购品类的补货条款;AMD也利用AI工具自动审阅保密协议等标准化合同。

落地成功的关键要素

  • 保证数据质量:AI谈判依赖准确、及时、合法的数据,尤其是供应商绩效、市场基准等核心指标。
  •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通过加密、匿名化和访问控制保护敏感信息,赢得供应商和监管机构信任。
  • 建立清晰责任机制:AI出错的法律和财务后果仍由企业承担,应设置完善的监督与纠错流程。
  • 确保法规合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法规要求高风险决策必须保留人工审核环节。
  • 提升AI可解释性:让系统能够展示决策依据,避免“黑箱”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接受度。

AI不会削弱采购岗位,反而让人才更具战略性

一些人担心AI自动化会削弱采购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初级员工而言。然而,专家认为这种担忧被夸大。重复审核合同并不能显著提升谈判能力,AI能够解放人力资源,使员工有更多时间专注于高价值的战略性谈判。


结语

AI驱动的供应商谈判不仅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增强供应链韧性与企业战略灵活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采购部门将从“执行者”转型为“战略推动者”,企业也将迈向更加智能和敏捷的供应链管理新时代。

研究发现:AI或正在减缓部分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迅猛发展的当下,其被誉为提升各行各业工作效率的“革命性工具”,尤其在软件开发领域,更是备受推崇。许多大型科技公司高管甚至公开表示,旗下相当比例的代码已由AI生成。然而,近日一项由美国加州伯克利AI基准测试组织 Metr 发布的研究报告却指出,对于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来说,使用AI工具可能并不会提高生产效率,反而会拖慢工作进程

■ 研究背景与目的

该研究由人工智能专家 Gary Marcus 解读,并通过 Metr 官方渠道公布。Metr 表示,研究初衷之一是想探讨AI技术是否已经接近取代“AI实验室研究工程师”这一高级技术职位。研究团队关注的是,在现实编码场景中,AI辅助工具能否真正帮助开发者加快开发节奏。

■ 实验设计:AI与非AI开发者对比

在研究中,Metr 选取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开源开发者作为参与对象。这些开发者多半参与过大型、复杂的代码库开发,其中一些甚至是这些项目的创建者或核心维护者。研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可以自由使用AI工具(如代码生成器、辅助调试助手等),另一组则不允许使用任何AI辅助。

在正式编码任务开始前,参与者被问及他们对AI工具的预期,大多数人认为使用AI可以让工作效率提升约24%。任务完成后,他们将该预期略微下调至20%

令人惊讶的是,实际结果却与预期大相径庭:使用AI工具的开发者,平均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比未使用AI的开发者增加了19%

■ 原因分析:AI为何“反助为阻”?

Metr 并未将此现象归结为AI工具本身的无效,而是指出多个可能影响因素:

  1. AI适配度问题:研究对象多为资深开发者,擅长操作复杂系统,AI生成的建议可能无法完全适配他们对代码结构和逻辑的高标准。
  2. 认知切换成本:在接受AI建议与手动编写代码之间不断切换,反而增加了“思维中断”的频率。
  3. 验证与调整成本:AI生成代码后,开发者往往需要花费额外时间进行验证、测试和修改,尤其在面对大型项目时更为明显。
  4. 过度依赖带来的判断迟缓:某些开发者可能在等待AI输出时延迟了自己的判断和动手速度。

■ 对比观点:AI工具到底有用吗?

尽管该研究结果对生成式AI在编程领域的前景投下阴影,但并非所有声音都持悲观看法。

  • 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在2025年4月曾公开表示,OpenAI 正在开发“代理式AI工具”,未来可能可以“一键式构建应用程序”,这无疑为非技术人员打开了开发大门。
  • 相对地,资深开源程序员 Salvatore Sanfilippo 在5月发布博文,详细论述了“人类程序员为何仍优于AI”的原因,认为AI工具缺乏创造性与代码生态理解能力。
  • 微软近期发布的一项内部研究也指出,一些刚毕业的年轻程序员由于过度依赖AI,开始失去对底层编程逻辑的理解,这在长远看来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人才质量。

■ Metr:AI对不同群体效果不同

Metr 在报告最后指出,虽然AI对熟练开发者不一定有效,但在其他情境下可能效果显著,例如:

  • 小型项目:AI可帮助快速生成样板代码,节省重复性劳动;
  • 新手开发者:AI提供的代码建议和注释有助于学习与理解;
  • 非专业团队:对于没有IT团队的小企业,AI相当于一个“虚拟外包”开发者,能以低成本实现基本软件构建。

■ 企业应谨慎评估AI工具的实际价值

这项研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反思角度。许多公司在AI浪潮下,迅速将AI工具部署到团队中,希望获得所谓的“生产力红利”。然而,这些工具是否真的提升了效率?是否只是带来了额外干扰和验证负担?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企业主和IT主管重新审视。

正如 Gary Marcus 所总结的那样:“如果这一发现具有普遍性并可重复验证,那将对生成式AI的核心应用场景构成严峻挑战。人们可能高估了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同时忽视了其带来的隐性成本。”

放假不“放手”:职场人士度假前工作交接全攻略

很多职场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场景:计划已久的假期撞上了关键项目进展期。在紧张和不安中,匆忙安排同事接手工作,却因为交接不清、沟通不畅,造成更大的混乱和压力。

本文作者是一位全球电信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持有PMP认证。多年来,她在国际团队中领导多个高优先级项目,深知良好的工作交接对于保持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结合自身经验,她为即将度假的职场人提供了一份实用的交接指南,帮助大家在放松假期的同时,也能安心“断联”。



一、提前四周:计划+寻找接手人

1. 提前规划假期和工作安排
一旦假期时间敲定,建议提前4-6周通知同事与客户,并在邮件签名处注明假期时间,提升可见度。这有助于提前调整项目进度,减少需要他人代劳的事项。

2. 及早确定“接手人”
寻找合适的备援同事,尽量提前一个月联系,让对方有足够时间评估自己的工作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寻找:

  • 向直属经理咨询,由其判断团队资源分配。
  • 主动联系熟悉项目的同事。邮件示例如下:

“Hi Helen,我将在7月24日至8月7日休假。想请问你是否有余力在我不在时帮我做备援?你对X项目很熟悉,只需帮我处理客户问询。我会提前完成主要任务,也会准备详细说明。假期后我也很乐意为你提供支持。请告知是否方便,谢谢!”

确认后,请邮件抄送经理,确保安排透明。


二、提前两周:明确交接范围 + 编写交接文档

1. 明确“哪些事必须完成”
目标是:把假期期间的关键任务提前完成,仅保留必要事项让备援同事处理,如:紧急邮件回复、无法延期的会议主持等。

2. 编写清晰的交接文件
交接文档需覆盖:

  • 所负责项目的当前状态
  • 假期期间可能发生的事件
  • 具体任务说明与联系人信息

示例:

[项目名称]
当前状态:技术组测试已于7月10日批准,文件链接:xxx。
样品已寄出,反馈预计于7月15日。
风险点:包装生产延迟一周,仍计划在7月28日前完成审查。
会议时间:每周二上午9点(CET)

假期期间任务

  • 追踪Fred关于本地测试的状态(预计7月26日前完成)
  • 与Mike确认技术调查进度及是否能提供日志
  • 包装预计7月26日到货,请协调团队审查并反馈至John

三、提前一周:更新文档 + 一对一交接

1. 更新交接文件,确保内容最新
项目变化常见,需删除已完成事项、更新风险说明,并标注时间要求与操作建议。

2. 将备援人加入会议/邮件中
把对方加进所有相关会议邀请,抄送在近期邮件中,让其熟悉背景和利益相关方。

3. 一对一正式交接会议
详细讲解交接文件内容,协调时间冲突,澄清对方职责,并通过邮件确认双方达成的共识。建议约定假期归来后的复盘会议。


四、出发前一天:设置专业的自动回复

示例:

我将在7月24日至8月7日休假,期间处于山区徒步状态,网络连接有限,无法及时回复邮件。
我的同事Helen Smith(helen.smith@email.com)将在我离开期间担任备援,可联系她处理紧急事务。
我将于8月8日返岗并尽快回复您的邮件。


五、交接是一种职场能力

尽管这套流程看起来繁琐,但良好的交接不仅能保证项目持续运行,也展示了你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它是一次练习“有效授权”、增强职场信任的机会,同时也让你更心安理得地享受假期。

无论是短途周末游,还是长达数周的出国行,提前准备好一份周密的交接计划,才是真正能“安心断联”的职场智慧。